第125节
忧另一点:“怕是明年的田赋还要增加。”
陶建华震惊了:“还加?这……现在已经很重了,今年风调雨顺,咱们收了田赋,百姓所得余粮已不多,若是再增加,他们岂不是相当于白种地了?”
陈云州揉了揉眉心:“打仗要钱,不增加田赋从哪儿来?朝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便是田赋,盐税、商税所占比例极小。而且,明年征兵徭役负担肯定也会进一步增加。”
不然战场上损失的兵员从哪里补?
还有辎重后勤运输,这些活谁干?
明年若是年经好也就罢了,再苦百姓都能活下去,但若哪个地方再遇天灾,颗粒无收,沦为流民土匪甚至是投奔乱军的百姓会更多。
这就是个恶性循环,但没办法,朝廷要平乱,要抵抗高昌人的侵略,那就必须得增兵加军费,可钱不会凭空变出来,只能从百姓身上搜刮了。
陈云州仿佛看到了大厦将倾的一幕。
如今就看大燕王朝的气数尽没尽了。
若是能天降紫微星,力挽狂澜,这王朝还能如历史上的唐宋之类的,在经历剧变之后,由盛转衰还能再喘息个几十上百年,不然还真不好说。
经葛家军一事,如今陈云州对所谓的乱军没半点好感。
这些人烧杀抢掠,跟土匪没什么两样,相比之下,朝廷官兵简直要好太多。
所以真要有个胜出,那还是希望朝廷能赢吧。
这些消息加重了陶建华、郑深他们的危机感,两人商量之后,决定还是将这个消息通知城中各官员。
早点清楚如今的局势,就不会将希望寄托在朝廷身上了,大家也才能团结一心屯兵囤粮,齐心协力守卫庆川。
官员们得知西北五州陷落,更愁了,那尤劲松都快把胡子给揪完了。
兴远州、桥州都陷落了,相当于葛家军已经包抄了庆川府的两面,朝廷援军迟迟不来,若是庆川西北方向的仪州再落入乱军手中,庆川将面临三面被包抄的局面,而且彻底断绝于朝廷的来往,将被困在这一角。
因为庆川往南是大片的深山老林,穿过这些林子,再往前就到安南、真腊去了。
这是最糟糕的情况。
为以防万一,庆川府的官员和百姓都动了起来。
村民们纷纷返家,砍柴囤煤送入城中。
这个季节没有什么粮食作物,他们就将蔬菜切片晒干做成干菜或是腌制成咸菜,空出来的地,全部都种上土豆。土豆的生长周期比较短,而且因为在地下生长,虫害没那么严重,相对比较好管理,等到春天就可以收获一批。
这样万一再被围城,多少有点菜吃,能改善伙食不说,也能让便秘不那么严重。
城中的大夫带着学徒上山进林采集药物回来炮制,因为这次打仗城中的药物已经基本上消耗光了。
工坊在城中重建起来,还留在城中的各商队帮忙从河水县运送铁矿回来,工坊则一心打造兵器。
经过上一次的并肩作战,如今庆川府几乎可以说是上下一心,都在为备战做准备。
但不管什么时候,总会有些不和谐的声音或是人。
这不,曹清明得知朝廷不会派兵来援后,震惊又后怕,竟然偷偷带着家里人跑了。
他刚跑路,乔昆就来告诉了陈云州:“大人,要不要派人将他们全家带回来?”
他们现在还没出城,要抓回来很容易。
陈云州不答反问:“他们家除了跑路,还做过什么?”
乔昆摇头:“没有了,就是前阵子打仗的时候用古董家具换了些细软,这次都带走了。”
“那就算了,让他们走吧。”想了想,陈云州决定放曹清明一马。
曹清明这人确实靠不住,但目前为止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,也不像殷逊那样鼓动几百士兵跟他一起跑路。
他只是带着家人和银钱偷偷跑了。
虽不厚道,但人各有志,求生是人的本能,没什么好苛责的。
而且正好陈云州也不知如何安置他更好。这人软弱怕事又贪心,留着怕有朝一日变节坏事,可杀了吧,他目前这情况也罪不至死,如今走了倒不失为一桩好事,大家都不必为难了,也算是好聚好散。
乔昆有些意外。大人就是不放心才让他安排人悄悄盯着曹清明,可现在怎么就这么轻易让他跑了。
陈云州看乔昆的神色就明白他在想什么,轻轻摇了摇头说:“现在这情况,没有武力,带着细软跑路,你真觉得是好事吗?”
乔昆一怔,是啊,现在乱兵四起,土匪山贼也多了。曹清明带着一家老小还有钱出去,那不就是典型的肥羊吗?他这简直是就作死呀。
“大人英明,是小人狭隘了。”
曹清明到底是跟着大家一起守过城的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。如今大人大大方方地放他走,既彰显了大人的大度和仁义,又清除了一个潜在的隐患,两全其美。
至于曹清明一家以后会遭遇什么,就不关他们的事了,毕竟这都是曹清明自己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