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错了小说网
点错了小说网 > 雄兔眼迷离 > 第460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60节

 

既薛凌压根瞧不上李敬思的东西,又怎么会对着江府出来的一块配子说“要紧”。他抓着盒子退到暗处,摩挲许久,指尖探到锁扣上。

一声脆响,沈元州将整个盒子扣了过来,里头信书拜帖回文雪花一样。两手并用翻了数下,才找出一封家书来,上书“家兄亲启”。

是了是了,是有这么一封,他抓着信摇了两摇,着急忙慌拆开,取出纸张,却先闭了一回眼,才续往下看。

自昨日得了京中沈府死讯,沈元州两日神魂俱丧,还要强撑着处理军机要务,另安排亲近之人先回乌州。

眼前事忙完,想与传话之人细问究竟,奈何那人除了知道沈元汌自尽于朝堂外,别的,就只知道沈府烧了一把火,再问不出什么来。

于时于势,他也不能立时回京查个缘由,身疲心衰之间,记起近日收过一封沈元汌的家书。好像就在前日,又或在昨日早间,总之就在收到消息之前一点点。

偏宁城内外交困,见是自家弟弟寻常家书,沈元州没顾上看,先行丢进了盒子里。

于他所想,沈元汌年岁不足,家中之事多是老父担承。若是有什么乱子,必然是沈伯清休书借官道而来,一纸私信,大抵只是幼弟闲话家常。

可宁城上有皇帝圣旨招兵,下有平城兵书连连催战,他哪有什么闲情逸致去读一封寻常家书。

这会再拆,纸上笔墨泣血,正是沈元汌得了李敬思传话,先行寄给自己兄长商议的那封。

沈元州又打了个冷颤,连退数步跌坐在椅子上,手上纸张窸窣抖如筛糠。他见信上所言,是说李敬思曾遣了个生面孔深夜往沈府报信,天子要拿沈家满门性命逼自己回京。

奈何李敬思与沈伯清不熟,话只传到了元汌那。偏元汌深怀臣道,又不与李敬思深交,故而未全信,反递了书来要与自个儿商议。

沈元汌捶胸,这等大事,不先报与父亲,竟拿张纸慢慢悠悠往边关寄。他张嘴欲骂,却记起,自家幼弟已然命陨朝堂,错与对,一笔消。

两厢计较,好像沈府之死在这张纸上突现端倪。大概是,李敬思常伴君侧,听到某些风声,念及与自身情谊,行了个方便?

而父亲来的信上,说是苏远蘅与另一陌生男子去接他,第二日却阖家亡于沈府书房。

沈元州指尖敲击这椅子扶手,想着父亲既来了信,就说明一定是跟苏远蘅出了府,如何后面又回去了,可是发现了什么?

苏远蘅与李敬思之间,定然有一个人在做局陷害沈府。念头辗转数回,想来是苏家无疑。

李敬思其人,赤诚不足,相交却是有余。何况他往沈府报信,得不到半点好处,反观苏远蘅,早在西北做局,钱银俱是假冒,多半是投诚了皇帝。

当日莫不是,皇帝借苏远蘅之手将父亲与旁人骗了出去,想找个地方软禁起来。父亲察觉起了争执,眼看败露事情无法,只得将几个死人送回书房,佯装起火。

也说不太通,怎么也说不通,皇帝想拿人,用不着找苏家。思前想后,左拉右扯,都不通。再说皇帝确有可能想逼自己回去,人死光了自己还怎么回去?

既然自己不回去,莫不如彻底回不去?

头疼欲裂,底下人刘聿推门进来,说是京中文书又来。沈元州有气无力:“念。”

语调嘶哑,刘聿心下难受,先往桌上倒了碗水给沈元州道:“先喝口水吧。”

嗓子好像是裂开的,沈元州木然伸手接了碗,仍垂着头问:“怎么说。”话落连叹气声都在颤。

刘聿迟疑片刻,竟没呈文书,低了身子轻声道:“传,传话的,说是……说是朝堂上在争论,根本没有胡人,也没有起战,都是咱们这头的心怀不轨,借事拒旨,一群……一群狼心狗肺之徒,逆贼在前,竟不回京救驾。”

话到此处,看沈元州没反应,刘聿才续将话说完:“九族……当诛……陛下……陛下说将军身在宁城,最知战事如何,要……要将军回话。”

又道:“随行还带了口信,说是将军叔侄与将军问安。”

沈元州缓缓抬起头,半晌干笑两声,平静道:“去把祝详叫来。”

祝详是月前来的监军,这个点儿……刘聿不明所以,看沈元州又摆了摆手,告了声“是”转身离去。

不多时两人一同进来,见沈元州面色往常,挺身坐在椅子上。祝详颔首问过礼,道:“将军深夜召下官来,所谓何事?”他二人官位分属从外文武散官,共拜一品,自称下官,实属同僚谦辞。

亥时未过半,倒也算不得深夜,沈元州笑笑,道:“不是刻意叨扰祝大人,实乃多事之秋,京中文书来的急,不敢一人拿主意,特请大人给个高见。”又指了指一侧椅子,道:“祝大人坐。”

祝详道:“原是如此,将军辛劳。”说罢转身入了坐。沈元州示意刘聿将文书递给他,祝详拿起看过,眉头越蹙越深,久久没回话。

沈元州久等不耐,道:“大人怎么看。”

祝详无奈抬头,双手捧着那册子试探道:“将军怎么看。”

“平城文书一日三传,胡人究竟有没有攻城,祝大人是知道的。若是大人信不过一纸文书,我即刻遣人护送大人往平城,是真是假,一看即明,大人以为如何。”

“这……这……”祝详摇摆不定,起身绕了两步走到沈元州近侧,为难道:“沈将军,咱们也共事这两三月了,有什么实话,咱们就明面上说了吧。”

沈元州道:“愿闻其详。”

祝详咂舌,道:≈ot;您说我知道,其实您也知道。这胡人如何,他短时总打不到京中去,三年五载也拿不了咱们大好江山。可黄家那头,马上就要兵临皇宫了。将军在此得胜,难不成回朝给人作贰臣?

咱们都是食君俸禄,陛下前些日子苦苦劝导,也就是指望您能把这西北驻兵带回去。您这一推再推,现圣旨下来召旁人回援,他就是……陛下已经……

如今这局势,您回也得回,不回也得回……依我看……≈ot;祝详欲言又止……

沈元州道:“大人以为如何。”

祝详道:≈ot;即刻呈书回京,秉明西北无战,带兵救驾,领旨讨逆。只要将军肯回,旁人也会回的。

咱们手中只有一壶之水,妄图救两处,则两处皆失,不如救一处。这要救哪一处,将军不为陛下想想,也为父老家眷想想。

非亲非故,是此处,君臣父子,俱在京中啊。≈ot;他长舒一口气,这话早就该劝了,一直寻不得时机。

“祝大人家中高堂妻儿几何?”

祝详愣了愣,实答:“这……本官不比将军年轻,父母都去了,现妻儿有五,孙辈有三,另血亲姻亲约三十四余人,将军这是何意啊?”

沈元州沉默以对,半晌笑了一声,手往侧边茶桌上摸。刘聿与祝详同时看去,桌上搁着碗茶水,侧边是柄无鞘短匕。长约一尺,刀刃雪白生光。

却见沈元州来回摸了两下,像是没找准茶碗位置。祝详生疑,只当沈元州为难所致,倒是刘聿忙冲上前,端了茶碗递到沈元州手里。

沈元州接了凑到嘴边,恍然才反应过来,摇头道:“不是”。回递给刘聿,微晃着脑袋疲惫笑道:“不是。”

刘聿忙道:“我去换一碗。”手中茶水确然凉了,他端着碗行至桌边要倒,听得一声“啊”,登时寒毛一竖,蓦地回头,见沈元州右手抓着祝详后颈,左手满是鲜红压在祝详喉咙间,匕首已然从左至右贯穿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